来源:赛迪顾问 发布时间:2010-02-09 10:05
受到长期国民经济体制和整体科技水平影响,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在制造业中比重已超过16%,但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组成和中坚力量。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所受到的滞后性影响,石油、矿业、钢铁等传统工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塑料工业作为典型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受原材料和进出口影响大的传统产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冲击。
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需求下降,以及近几年中国部分塑料工业领域过度发展,造成中国塑料工业部分市场出现萎缩,出口量大幅下降,众多企业开始减产、限产和停产,甚至关闭。2009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出口塑料制品307.1万吨,比2008年同期下降12.7%。今年2月份出口量降至近年单月最低点,仅为31.2万吨。以PVC为代表的部分领域平均开工率仅有50%左右。
塑料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指引下,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4万亿投资、家电下乡、十一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其细则陆续出台等。由于塑料行业是“满足内需型、出口导向型、就业支柱型、服务三农型”的产业,因此受益良多。
2009年国家颁布了与塑料工业高度关联的两大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实施了诸多利好政策,有力地提振了塑料工业复苏信心。同时,今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压力,有利于塑料加工企业的产品升级改造,促进整个行业的优化和升级。此外,国家自2008年11月以来3次提高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今年6月起出口退税水平已经达到13%,也有效缓解了塑料工业产品出口的困境,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一系列政策调整利好的影响下,我国塑料工业的生产与销售已止跌企稳,基本走出低迷。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仍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和运营成本增长造成行业整体利润下降;二是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低、小、散”的结构性问题,迫切要求塑料工业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三是国外市场萎缩和进口产品低价销售(尤其自明年开始,中东石化产品将大量进入中国),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等等。
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随着塑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得到认知,同时为了应对未来发展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塑料工业将呈现出三个宏观发展趋势:
1、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高科技材料成为发展重点,改性塑料将逐步满足国内需求
尽管近年来国内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增长快速,但我国合成树脂的对外依存度仍高达40%,尤其是专用料、高档料依赖进口的情况更为严重。而且我国聚烯烃等合成树脂生产装置大多依赖国外技术,工程塑料生产技术自我开发能力也很薄弱。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合成树脂产需缺口将达1200万吨,这必将推动国内合成树脂生产能力的扩大,尤其是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专用料、高档料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我国改性塑料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改性PP、改性PVC在很多领域已经成功替代了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和合金化也将在下游行业(家电、IT电子、汽车、家居建材、机械、航空航天等)对塑料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迅速得到发展。未来5-10 年内,国内改性塑料的需求增速将在10-20%左右。在国家优先鼓励发展的政策扶持下,改性塑料行业将会进入龙头崛起、产能整合、技术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
2、应用市场:塑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随着塑料制品使用范围的日渐广阔,对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在建筑塑料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农用塑料制品、工业交通及工程塑料制品等方面。而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的推动下,塑料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
以塑料产品在汽车行业上快速增长和扩展的应用为例。目前汽车用塑料占塑料总消费量的8-10%,是塑料产品最重要和最具增长潜力的应用市场之一。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平均塑料用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100-130kg上升到2004年的152kg、2006年的174kg,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将达到500kg以上,占车重超过20%。因此,未来汽车行业的塑料产品应用将更为广泛和深入。当前汽车使用的塑料品种已经涵盖了PP、PU、PVC、ABS、PA、PC、PE、热固性复合材料等几乎所有领域。与此同时,在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动下,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合金材料将成为汽车工业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材料。
3、承载空间:中国塑料工业有向集聚化、园区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塑料工业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塑料企业数量从2000年到2008年年均增长12.8%,2008年底达到16277家。我国塑料企业的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并呈现集聚化态势。例如,广东省85%以上的塑料企业和产值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该地区目前是我国塑料行业最密集的区域,并形成了包括国内最大的塑料包装材料企业、国内最大的高性能改性塑料企业、亚洲最大的塑料饮料瓶和啤酒瓶企业等在内的一批大型、超大型塑料加工企业,引发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
顺应塑料企业集聚发展的趋势,地方政府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积极打造塑料专业园区。河北省沧州经济开发区依托龙头企业,主攻塑料产业,倾力打造集改性塑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为一体的塑料产业园。辽宁营口开发区塑料工业园、内蒙古包头塑料产业园也处于积极发展阶段。广东佛山市高明区被授予“中国合成革产业基地”称号,同在佛山市的南海区狮山镇已形成“塑料中空容器包装制品产业基地”。通过园区化发展,塑料工业能够获得更好的专业化服务,有效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结构提升,同时能够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塑料工业环保化、绿色化发展。预计中国塑料工业在不断集聚发展的过程中,园区化发展模式发展将逐渐得到普及。